首页 奇闻文章正文

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: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、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夺得

奇闻 2022年10月06日 11:25 25 echengdu

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: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、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夺得

梶田隆章(左)及麦克唐纳(右)共享今届诺贝尔物理学奖

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: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、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夺得

诺贝尔委员会公布梶田隆章(左)及麦克唐纳(右)得奖。(微新网 www.vxpd.com 收集发布)二人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,在于通过震荡实验,发现微中子(neutrino)特性的变化,从而证明微中子有质量。此发现扭转了世人对物质内部结构的理解,以及对宇宙的看法。诺贝尔评选委员会赞扬,二人的研究成果为物理学打开一扇新窗口。对于获此殊荣,麦克唐纳透过电话回应称:“不用说,这是令人畏惧的经验。”他指,当时证实微中子的变化,令他感到欣喜,又称微中子的实际质量仍有待探究。梶田则在东京召开记者会,形容收到电话通知时双脚发抖,直到此刻仍心情紧张,脑袋一片空白,对获奖感到“难以置信”。梶田的老师小柴昌俊是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,他曾说过其2名学生亦有资格获奖,如今梶田终实现他的期望。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,是构成宇宙的其中一种基本粒子。它在辐射中产生,是继光子之后,宇宙中最多的粒子,在人们四周几乎无处不在,但科学家一向对它不甚了解。在上世纪末,梶田利用在日本神冈矿山下的超级神冈探测器,发现来自大气中的微中子,在中途能在2种性质之间转换。与此同时,麦克唐纳在加拿大的研究团队,则利用位于安大略省地下的萨德伯里微中子观测站(SNO),发现来自太阳的微中子没有在前往地球的途中消失,而是在进入观测站时转换成另一形态。由于微中子转变的前提,是其具有质量,二人的研究证实了这点。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模型,假设微中子为零质量,梶田与麦克唐纳的发现证明基本模型并非解释,对粒子物理学而言是历史性发现。二人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(约744万港元)的奖金。香港亦有微中子的研究,香港仔隧道粒子物理实验室于1980年代兴建,一度被荒废;2006年为了参与大亚湾核电厂的微中子物理实验,再度为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使用。麦克唐纳表示,得知获奖后第一件事是“抱了太太一下”,又说得奖引起的外界注意“令人非常害怕”。梶田隆章则称,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刻检查电子邮件确认获奖,第一反应是“简直难以置信”。相关报道: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称成焦点令人生畏(微新网 www.vxpd.com 收集发布)麦克唐纳受访时表示,自己的研究成果突然成为全世界的焦点,有点“令人生畏”。麦克唐纳接受访问时指,成果获全世界注意,感觉令人生畏。他又指,其研究的最大影响,是令人明白到微中子是拥有质量,并和其他理论互相印证。世界上任何物质均由粒子组成,而微中子(neutrino)是构成粒子的其中一个部分。微中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,穿透力极强,但不会产生反应。

(微新网 www.vxpd.com 收集发布)

推荐阅读:

皇宫的妃子为什么会被打进冷宫的,原因很复杂

日本柴犬穿西装做主播 不时打瞌睡咬玩具萌爆

30公分(科二半坡起步两边三十公分如何控制)

标签: 微中子 麦克唐纳

微新频道 备案号:蜀ICP备2021031712号-4 微新频道互联网收集发布